文章目錄樟樹葉的藥用價值1、功能主治 樟樹葉具有祛風,除濕,解毒,殺蟲之功效。主治風濕痹痛,胃痛,水火燙傷,瘡瘍腫毒,慢性下肢潰瘍,疥癬,皮膚瘙癢,毒蟲咬傷。 2、用于什么病癥 樟樹葉主治風濕痹痛,胃痛,水火燙傷,瘡瘍腫毒,慢性下肢潰瘍,疥癬,皮膚瘙癢,毒蟲咬傷。 3、用法用量 內服:煎湯,1~3錢;或搗汁、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 樟樹葉的副作用1、副作用 樟樹葉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。 2、人群禁忌 樟樹葉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。孕婦禁服。 3、飲食禁忌 3.1、樟樹葉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。 3.2、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孕婦忌服。 樟樹葉的醫學記載及附方1、出自:《南寧市藥物志》《綱目拾遺》。 1.1、別名:樟樹葉。 1.2、藥材來源: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,植物形態詳“樟木”條。 1.3、生境分布:樟樹葉分布于我國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,尤以臺灣為最多。 1.4、性味歸經:味苦辛,溫。 1.5、采收和儲藏: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,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 1.6、功能主治:樟樹葉具有祛風,除濕,解毒,殺蟲之功效。主治風濕痹痛,胃痛,水火燙傷,瘡瘍腫毒,慢性下肢潰瘍,疥癬,皮膚瘙癢,毒蟲咬傷。 1.7、用法用量:樟樹葉內服:煎湯,1~3錢;或搗汁、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 2、《陸川本草》:殺蟲。殺菌,治疥癬。 3、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祛風,化痰,殺蟲。治寒性風濕骨痛,胃痛。外治跌打撲傷,散毒,行氣,止痛。 4、《廣西中藥志》:枝、葉洗風濕。 5、治面黃虛腫:樟樹葉、大血藤。研末,每次五分,開水送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 6、治鉤蟲病:樟樹嫩梢半斤。炒黃,水二斤,煎至半斤,次晨空腹溫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。 7、治腳上生瘡,此瘡個個如小筆管大者:樟樹葉,搗熟,略摻拔毒丹,外貼樟樹葉,連換。(《周益生家寶方》)。 8、治陰疽:樟樹鮮葉合冷飯粒搗敷患處。初期能消,如已化膿則能排膿。(《泉州本草》)。 |
養生之道網中草藥欄目樟樹葉的藥用價值專區,為您詳細介紹樟樹葉的藥用價值,樟樹葉的副作用,樟樹葉的醫學記載,樟樹葉的附方等知識,更多請查閱養生之道網。